番茄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番茄看书 > 西风峥嵘 > 第11章 第 11 章

第11章 第 11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转眼到了金色的秋天,母亲告诉我说今年我要上学了。闻听此言,我是心花怒放。我早就朝思暮想着像那些大孩子一样,每天早晨背着书包,蹦蹦跳跳地去上学。这是我走入学堂、读书识字的秋天,是我发蒙的开始。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曰:“三子者,既得闻此言也於夫子,昭然若发蒙矣。”

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是秋季入学,不过据说晚清政府虽然对各地学堂的学期及学制有着诸般规定,可在开学日期这一点上,始终未有明确的公历对应日期。60年代我国实行新学期是一年级春季入学,五年级12月底毕业。另外,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,将小学入学年龄规定为7周岁,实行十年一贯制,即小学读五年,初中读三年,高中读两年。

上学了就需要确定我的正式名号。父亲已给我取过一个大名,这个名字气魄很宏大,他希望我像宇宙中的太阳一样前途无量。父亲读过一些诗书,也喜好舞文弄墨,写的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。他也曾经是个文学爱好者,创作过一部中篇小说。因此,他起的这个名字确实有点非同凡响,寄托着他对我的关爱和期待。但是在入学的前夕,我却坚持要求母亲给我改名字。我之所以这样要求是祸起我的小名。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搞的,在我们大院的孩子中间兴起了一股起外号的风潮。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用谐音也给我起外了个号,我非常讨厌这个绰号,因此我要求改名字。母亲也没有多加思考我的要求是何等荒谬,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孩子的无知要求,就顺手给我换了一个名字,其中还含有与时俱进的烙印。

很快就正式开学了,从此我开始了十八年的求学之路,百学不厌的种子已经在这一时刻播撒在我的心田里,只待时日而茁壮成长。在这漫长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,我从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在求知之路上披荆斩棘,百折不挠,勇往直前,践行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的古训。

母亲在小学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。因为缺乏师资,老师要一人承担多科教学,就是一人至少要负责教一个班的语文和算数,有时甚至还要兼教体育、画画和音乐课。这种老师全包教学法,在边远地区没有那么多专业老师的情况下,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
我的小学离部队大院大概有2、3里路,步行约需要半个多小时。学校主教学区的布局是当时的经典样式:校园中央是个操场,操场四周挖有水渠并种着高大的、直插云霄的白杨树。白杨树后面是几排墙面刷成白色的平房教室,它们围绕着操场组成一个大四合院,其中一排房子的一部分用作老师办公室。

从部队大院去学校上学有两种走法,一个就是搭乘母亲的自行车过去。母亲骑车技术一般,记得有次不慎,我俩摔了个人仰马翻,搞得灰头土脸。还有一种上学方法就是自己步行去学校。步行上学有两条路可以走,一条是走大路,另一条是走小路。大路就是沿着主要大街走,这条路线比较安全,就是长一些。另一条路就是走小路,可以抄近道。但是这条路要穿过一些当地人住的小巷子。那些低矮的土坯房子,残垣断壁的土围墙,形形色色长相怪异的人物,还有一些坟墓土堆,使得走这条路充满恐惧感。再加上听人说,有人在这里拍花、偷孩子,对我这样敏感、胆子小的孩子,根本不敢自己走这条路,除非有大孩子带着。即便是这样,依旧是心惊胆战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